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適應新環境 新移民小孩路艱辛

新移民家庭常有未成年子女,小則是三、五歲,大則高中青少年,適應環境過程頗為艱辛。
亞凱迪亞的孫太太是90年代的台灣移民,與先生育有三個子女。三個孩子都是土生土長的ABC,最大的女兒12歲,最小女兒才五歲。小女兒幼兒園班上三個月前轉來了一個新孩子Tiffany,她是隨爸媽剛剛從大陸過來的新移民。
Tiffany 不會講英文,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在班上沒法和老師溝通,也不能和同學玩到一起,她總認為班上講英文的孩子在嘲笑她。因為孫太太的小女兒中文不錯,被 Tiffany當成「救命稻草」,成了唯一的朋友。最初沒有人覺得有任何不妥,直到孫太太聽小女兒提起,Tiffany整天和她黏在一起,讓她完全沒機會 和其它小朋友玩,逐漸「心生厭煩」。
有一次放學,小女兒把她帶回自家和哥哥姊姊一起玩。由於不滿他們兄妹間用英文對話,也不瞭解他們談論的動畫片卡通,非常生氣,竟把書本到處亂扔。同在一起的大女兒忍不住說了她幾句,她立刻回敬,「你憑什麼說我,我媽都沒這麼管我」。這一幕被孫太太看到,一時啞口無言。
來 美多年的陳太太是全職主婦,每天下午定時去學校接孩子放學。聽兒子說班上新來一位剛從大陸來的男生,數學成績特別好,但英文完全不會。陳太太每天接孩子時 都能看到一位老爺爺去接這個男生。但她親眼見到孩子對爺爺毫無禮貌的頂撞,隨手在地上撿廢紙樹葉往爺爺身上扔。她擔心自己年幼的孩子看到這一幕,覺得很有 趣,久而久之也會仿效。
但也有大陸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很快就逐漸融入,與同學打成一片。楊女士回憶兩年前帶著四歲、11歲、14歲的三個兒子移民美國,在哈仙達岡安家。
由於大兒子性格開朗,長得帥氣,外加出國前在國內念過外語學校,英文基礎好,很快融入班級生活。他朋友圈中的孩子不僅有華裔、韓裔,甚至還有西裔小女生。每天放學後與同學打籃球,周末則參加派對、看電影,過得如魚得水。
小兒子和二兒子剛開始的學校生活比較困難,在學校也曾感到孤單、恐懼,不願與人講話,甚至曾厭學。但經過一年的家教補習和學校ESL英語課程的學習後,兩個孩子的英文已逐漸不再是學習、生活的障礙,「他們的發音甚至比大兒子還要純正許多」。
楊女士欣慰的表示,二兒子在學校已經能做翻譯了,為比他來的還要晚的大陸新移民家庭的孩子翻譯。前兩個月她曾被邀請去學校參加一項頒獎典禮,全校表揚包括她小兒子在內的五位學生獲得「最佳進步獎」。
楊女士表示,最初階段一定會面臨各種困難,但只要家長給予鼓勵和適當的指導、教育,孩子一定可以早日融入新環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