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坐月子中心

本着诚实、守信、谦卑、顺服、的心来服侍大家,因为一切的恩典都是来源于神的爱

恩典坐月子中心

本着诚实、守信、谦卑、顺服、的心来服侍大家,因为一切的恩典都是来源于神的爱

恩典坐月子中心

本着诚实、守信、谦卑、顺服、的心来服侍大家,因为一切的恩典都是来源于神的爱

恩典坐月子中心

本着诚实、守信、谦卑、顺服、的心来服侍大家,因为一切的恩典都是来源于神的爱

恩典坐月子中心

本着诚实、守信、谦卑、顺服、的心来服侍大家,因为一切的恩典都是来源于神的爱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爺爺奶奶帶孫來美 海關攔下

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一名兩歲幼童隨父母旅行。(美聯社)

未成年人旅行若非父母或監護人陪同,又無父母的授權書,海關人員將會進行複查確保孩子安全。圖為芝加哥中途機場一名推嬰兒車的婦女在聽聯邦運輸安全局人員解說安檢規定。(美聯社)<br /><br />

未成年人旅行若非父母或監護人陪同,又無父母的授權書,海關人員將會進行複查確保孩子安全。圖為芝加哥中途機場一名推嬰兒車的婦女在聽聯邦運輸安全局人員解說安檢規定。(美聯社)

華府杜勒斯機場裡,大批旅客排隊等候最後一關查驗,準備進入美國領土。(記者賴昭穎/攝影)<br /><br />

華府杜勒斯機場裡,大批旅客排隊等候最後一關查驗,準備進入美國領土。(記者賴昭穎/攝影)

兩岸三地居民來美,如果帶著沒有父母同行的未成年人,最好事先備妥父母授權書,免得被美國海關嚴查,拖延入關時間。

來自台灣的吳姓夫婦日前帶著六歲半的孫子來美探訪親友,三人從舊金山機場入境,海關人員詢問有無攜帶小孩父母的授權書,兩人表示沒有,因此被請到機場的第二查驗區複查。

吳先生受訪時表示,他曾帶孫子去過中國大陸、日本等國,都未被要求出示父母親授權書,事先不知道進美國須準備文件;在第二查驗區等候時,還以為是海關懷疑他攜帶違禁品,要檢查祖孫三人攜帶的行李。

吳先生等待受檢時,海關人員根據他提供的資料,聯絡他住在美國的女兒,除確認資料是否造假,也釐清是否涉及販賣人口或誘拐兒童等情事;為避免串供,吳先生根本不知道海關人員打電話給她女兒。

吳先生的女兒指出,海關人員通電話時,劈頭就問:「你有沒有在等人從舊金山機場入境?」她回答,「有,我爸媽。」海關人員又問:「就這樣嗎?」她才趕緊回答:「還有我姪子。」海關人員接著問她,知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帶小孩父母親的授權書,證明小孩父母親同意和他們出國旅行?吳小姐則說,「可能沒有」。

吳小姐說,過程中她建議是否請她哥哥打電話到海關,或請海關打電話給她哥哥,但都不被接受。海關人員告訴她,帶著未成年小孩旅行,一定要有父母親的授權書;他們三人的互動看起來應該是祖孫,請她告訴父親為何被留置,以及美國的規定為何。吳先生接過電話後,經女兒一番解釋,才知道被留置的原因。

吳先生說,經過這番折騰,延遲一個多小時才出關,為了避免出境時又被刁難,他趕緊叫兒子和媳婦寫了一份授權書傳真到美國,「至少有備無患」。

台灣移民署官員22日指出,之前沒有聽過這類個案,美國海關的作法,只是個案。官員指出,台灣民法規定,父母親對小孩監護權有爭議時,只要經訟訴訟程序,法院會通知移民署做註記,避免有監護權爭議的父母任何一方或親屬,將未成年小孩帶出境。

先前曾有陸配或外配因與丈夫爭吵,將未成年小孩帶出台灣,而且滯外不歸。移民署官員說,那是另一個問題,目前並無法律可攔阻外配帶未成年子女出境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修憲限制來美生子 工程浩大難度高

來美生子成風,原因除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間接鼓勵來美生育,憲法第14修正案的內容,也讓在美出生的人自動成為公民,許多亞洲父母抱著「多一個選擇」的期待,搭機來美生產。近來主流社會批判聲再起,呼籲聯邦修憲改變條文,法學專家認為工程浩大,難度相當高。

擁有杜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長年研究美國憲法的律師向龍說,為杜絕來美生子潮,去挑戰憲法第14修正案,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不說修憲時程,光是在參議院、眾議院與州議會過關即曠日廢時,更何況還得取得大多數通過。以他觀點來看,要民意代表通過修憲挑戰公民權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根據1868年通過的憲法第14修正案第一條,任何人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並受其管轄者,均為合眾國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也是移民改革多年來的爭論焦點。不單是來自亞洲的生子觀光潮,歷年大量從邊界湧入的西裔非法移民,許多是靠這條修正案就地合法,託子女的福轉身分。

向龍以程序分析,首先參眾兩院超過三分之二多數提案通過,其次還得通過全美各州議會審核,超過四分之三同意才行。按照第14修正案內容,各州不可剝奪合眾國公民權利,無論是歸化或出生均獲得保障,現在提一個挑戰舊法且還是公民權的新法,邏輯上是前後矛盾,違反美國國籍法的大原則。

移民律師周正烜也認為修憲不易,他說放眼美國200多年歷史,大約有1萬1000個修憲提案,最後只通過27個,難度可想而知。他認為,主流社會對來美生子反感,是出於對經濟低迷、大環境的不滿所致,擔憂威脅到自身權益,始高聲呼籲斬斷移民路。

他說,姑且不論修憲難度高低,一旦新法落實;在美國出生不得為合眾國公民,那麼對我們這些合法移民的下一代,又該怎麼定位國籍?所謂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是美國人?還是外國人?即使透過修憲解決來美生子潮,又會有其他移民問題出現。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教育出资优孩子的36种方法

传统的智力评量大多是以单一智能的方式进行。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证实,幼儿的智能会展现在不同领域(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肢体动觉、人际、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之中。在现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发挥不同的智能。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幼儿并不需要成人的教导。成人要做的只是为幼儿预备一个对的环境,在这环境中的空间布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关键性的影响。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给父母的建议,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为父母的帮助,而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1.让你的孩子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
(认识自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单向的学习方式让大部分的人习惯于接受,无法从学习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个人的兴趣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乐趣。所以,成人应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同时允许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学习与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人避免为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效果.营造愉快的学习经验,先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动机才能找出真正兴趣所在。
2.让孩子接触各种类型的活动,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
(潜能开发)提供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如﹕音乐、艺术的欣赏、动植物的照顾、天文地质的探索、身体律动的练习等,不要预设孩子该学得多少的结果,成人可以从旁观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去发觉幼儿的潜在能力。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对于旋律节奏特别有反应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乐方面是有潜能的。而常常蹲在路边观察昆虫活动的孩子,可能对于动物部分的学习是特别敏锐的。
3.允许你的孩子犯错。
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幼儿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随着身心的成长及知识的增加,孩子也能拥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如:在寒冷的冬天却选择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适当的辅导之下,这些错误的经验将会是帮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确决定的重要基础。
4.经常对孩子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可以引发孩子对于周遭环境的好奇心,让孩子动头脑思考。但问问题的方式很重要。Yes/No类型的问句无法真正助长幼儿进行思考,如:是不是这样?对不对,好不好?最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如:你觉得怎样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开放式的发问方式可以从孩子的响应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问题的意思并达到帮助幼儿思考的目的。
5.计划一项特殊的家庭项目。
(促进亲子关系及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利用节庆,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个大家都有兴趣的主题,全家人共同设计进行一个活动,如:说故事接龙,角色交换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唤醒和开发孩子另一方面的潜能。
6.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建立愉快的学习经验)现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每天帮孩子排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后辅导课程及才艺的学习。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主动的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出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学习的重要条件,被威胁强迫的去上各种课程非但对于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有不愉快的经验影响日后的学习。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鼓励,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7.你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须是合理的。
(依幼儿自己的步调成长)每一位父母亲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优异表现与成就,因此容易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无能便会放弃,如果父母亲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实力给予适当的期待,等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再提升标准,很容易便可以达到目标。
8.与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促进亲子关系)在美国的许多城市设有爸爸日妈妈日。在这一天让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让孩子有机会了解父母工作的内容及辛苦,对于亲子关系的互动有很大的帮助。父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成为孩子的典范。另外也会让亲子互动增加许多的话题。
9.为孩子提供一个感官丰富的环境。
(敏锐的感官能力)0-4岁是幼儿感官发展最敏锐的阶段,需要各种的感官刺激帮助其概念的发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种运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探索环境的机会,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地板或墙面,能够动手操作的各种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听得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丰富的感官刺激经验是幼儿在未来发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
10.保持你自己的学习热忱,孩子会受到你的影响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许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咛孩子要念书要认真,却不见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实是透过身教影响孩子。父母本身能够常常保持对于学习的热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将会透过身教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1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自我概念的发展)学龄前是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还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响.因此,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如:你还小,等你长大就会了),很容易让孩子的能力及发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经常一起玩游戏。
(促进亲子关系)幼儿的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他们天生就具备有游戏的能力。透过游戏幼儿可以展现他的能力并进行学习。成人在参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透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及针对其需要协助的部分进行辅导。
13.亲子共读。(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根据一项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经常有机会坐在成人膝上听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长大之后较容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话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励孩子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
15.不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有过多的挑剔和评断。
(增强孩子好的行为)当孩子拿着他的作品与你分享,满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时,千万不要用成人的高标准来评断。学龄前的幼儿尚未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评的话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成人应学习多使用能传递正向讯息的语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颜色、有红色、蓝色和黄色。色彩真丰富),尽量减少使用负向语言(如:你怎么画得这么乱,颜色太多了。)正向的讯息能让孩子获得鼓励,继续表现良好的行为。但负向的讯息却会让孩子停滞,退缩不敢往前进。
16.帮助孩子学习使用家里,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
(增进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体科技,即使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学龄的孩子可以学习使用计算机,运用科技的进步让孩子的视野触角伸得更远更广。
17.与孩子谈话并学习倾听。(情绪的抒发)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孩子谈天是很重要的。
藉由谈天的过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这过程中成人需要学习倾听的技巧,许多的父母还没有等孩子把话说完就急着要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这种举动会让孩子不愿意再与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18.当孩子完成家事,给予肯定
(培养责任心)2-4岁的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开始对做家事充满了兴趣,成人若能为孩子预备适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扫把托把吸尘器等)并且给予孩子适当的工作范围(幼儿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从做家事中逐渐发展出责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游览新的地方。
(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广见闻)放假时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气氛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之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也能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为了让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让孩子收获满满,建议成人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参与旅行的计划,全家人一起收集数据,讨论行程的路线,并事先对于当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达时当地对于一定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行程中成人也应该鼓励孩子多运用其感官做观察及比较并发现异同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类型的玩具
(促进社会行为及想象力的发展)如:洋娃娃、绒毛动物、偶、厨房用具、各行各业的工具及服装等,幼儿透过扮演游戏中角色的扮演学习社会性行为,了解社会真实的样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个角落为孩子布置一个扮演区,只需用矮柜做一个简单的区隔或找一个装大型电器用品(如:冰箱)坚固的纸箱,在其中摆放幼儿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须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儿才会知道如何使用)
21.给孩子自由 的时间可以做白日梦和幻想。
激发创造力)允许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这些答案很可能是创造力的来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励志类故事
(提供好的学习模范)幼儿吸收性心智的特质让幼儿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范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影响幼儿的思考模式和行为表现。
23.不要用酬劳贿赂孩子。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幼儿需要鼓励以促进良好行为的表现,鼓励可以透过许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适切的则是用物质来鼓励孩子。这样的鼓励方式会让幼儿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且人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24.建议孩子加入他感兴趣的小团体
(促进社会行为发展)团体生活可以帮助孩子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态度,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成人可以协助幼儿选择一个团体,如:少儿活动中心、幼儿音乐班或小区中所成立的亲子互动团体。透过团体的互动幼儿渐渐发展出社会生活的技巧并达到社会化。
25.和孩子讨论新闻 以激发他的兴趣。
(关心社会)以适合幼儿的方式与其讨论新闻时事,能帮助幼儿融入社会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五花八门的新闻内容能引发孩子对于社会的关心。不过在引导幼儿关心社会的同时,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经处理的新闻画面及题材是否会对于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别印象。
(两性教育)在现代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打破传统刻板印象的事情,许多在以前由男生担任的工作现在也可以由女生来做(如:火车司机),许多女生从事的工作现在也可以由男生担任(如:护士)。成人提供给孩子的玩具和游戏不要过分强调刻板性别角色,以免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有落差,同时也让孩子发展正确的两性关系。
27.避免拿孩子与其它人比较。
(尊重个别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能力与性格。因此没有任何一套标准可以适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应该拿孩子做比较。父母只要帮助孩子与自己过去的行为作比较即可。
28.做一对有原则的父母亲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环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可以依循,特别是有关常规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够清楚知道规则与父母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有密契的关系。成人若能坚持原则就可以清楚的让孩子知道对与错。
29.给孩子买一些能展现其优点的礼物。
(增进自信心)能展现幼儿优点的礼物,可以为幼儿制造成功的机会,增进幼儿的自信心。
30.鼓励孩子思考他的未来。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启发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做。
31.把家里变成学习的地方。
(促进心智的发展)幼儿的心智发展必需从做中学。因此应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帮助幼儿有效的学习。例如:厨房可以是很好的学习数学及科学 的地方,洗澡时可以学习浮与沉的概
念,照顾动物的活动让幼儿能认识动物的构造和习性。
32.教导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信任自己的能力。
(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赞美幼儿并肯定其能力。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就会充满自信。
3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培养幼儿做决定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选择的项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选项容易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当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导致不好的结果时,孩子会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如何做出正确决定的技巧。
34.在家里设置一个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
(表现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区让孩子学习大方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讨论自己的作品,增加与他人互动的话题及语言学习的机会。
35.鼓励孩子处理他遇到的困难,帮助他学习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
(培养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的孩子遇到问题时都会直接寻求成人的协助,太会帮助孩子处理问题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赖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们也能够自己处理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因此成人应该从旁辅导,给孩子机会自己学习解决问题。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优点与缺点
(学习尊重及欣赏每个人的差异)重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学习去欣赏每一位孩子的优点,如:莉莉在记忆方面的学习成果虽然不佳,但她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现良好,并包容及帮助孩子改善其缺点。花些时间想一想这些缺点真的非改不可吗?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轉載自阿波罗新闻网】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大陆妈妈不是第一个

          在大陆妈妈赴美生子之前,已有一大批台湾妈妈成为先行者。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台湾居民为了躲避兵役等原因移民美国并聚居在洛杉矶一带。起初,他们接待台湾亲戚来家里生产。

  随后,一些台湾妈妈投奔民宿——华人夫妻用自己的房子就可以办一个月子中心,主人身兼厨师、司机等数职。伴随着赴美生子的台湾家庭越来越多,月子产业应运而生。

  2003年,台湾人张继仁陪同妻子在洛杉矶生产。据他回忆当时洛杉矶的月子中心总共还没超过7家,大多由台湾移民公司代办,费用高且不论,饮食搭配、外出行程等都由老板随兴而定,品质良莠不齐。准妈妈以台湾人居多,大陆妈妈则极难见到。

  实际上,2003年7月底,中国内地开始陆续开放居民港澳自由行,一些大陆准妈妈们才开始踏上了赴港生子之路。能够有足够“能力”与“胆量”赴美生子的大陆妈妈仍属少数。

  通过亲自实践而看到商机,张继仁在2004年也摇身一变,成为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业务的台湾服务商之一。

  据他回忆,他开始从事这一行业至今不足十年,但洛杉矶的月子产业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后来新建的月子中心,有些在高档商业楼盘里经营,婴儿房的医用看护床甚至由台湾海运过去。”

  在张继仁看来,正是台湾准妈妈们的热情,才造就了第一拨华人赴美生子热潮。

  2006年前后美国放开中国公民个人旅游。2007年底金融危机冲击台湾经济之后,大陆家庭赴美生子的大门缓缓开启,台湾妈妈与大陆妈妈的数量此消彼长。回到大陆后,一些妈妈转而成为“中介”。

  赴美生子的绝不仅仅是台湾或大陆妈妈。

  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为了那本深蓝色美国护照,世界各地的妈妈们各显神通赴美生子。有报道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交界处的城市诺加利斯,街上有提供分娩服务的广告牌,妈妈们经常非法进入美国生育。2008年在美国出生的430万婴儿中8%的孩子都来自于非法入境生子。

  皮尤西裔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现有510万来自非法移民家庭的18岁以下儿童,其中400万是生于美国并具有公民身份的赴美生子婴儿。

  而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6年,非美国人在美国产子数激增53%,而美国本土婴儿出生率同期只增长5%。

美國生子 - 出生公民權的歷史根源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通过,第一款这样写道:“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司法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都不能制定或执行任何削弱美国公民权利或豁免权的法律。”

  它被称为“落地公民权”或“出生公民权”。

当这个本意为了结束奴隶制、纠正美国没能解放黑奴这一历史错误的修正案得以通过时,大概谁都没有料到,它会在140多年后化为一项政策的漏洞、一批掮客的商机和无数父母的心动与行动。

  “落地公民权”给出的理由

  为什么“赴美生子”这种畸形的社会热潮能在世界诸多国家被一再复制?在许多专家和政客们看来,“出生公民权”正是制造一波波浪潮的政策源头。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极少数提供无条件“出生公民权”的国家。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诸多欧洲国家虽然也有类似的“出生公民权”政策,但各国政府对于公民权的认定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求至少父母的一方有永久居留权或者是公民。

  早在1868年,“出生公民权”作为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条款之一就被国会批准写入美国宪法。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外国驻美外交官和外国入侵军队成员因为享有豁免权,其在美所生子女不拥有美国国籍外,其他在美外国人因为都要遵守美国法律,其在美所生子女自动拥有美国国籍。

  如今,“出生公民权”因为美国带来了大量外国公民赴美生子占用社会资源而饱受诟病;但140多年前,这项政策的出台却因保护了内战后美国黑奴的平等权益而在全美广为世人称道。

  在内战前,南方各州的“黑人法典”,不但禁止获得自由的黑人参加选举投票,而且禁止他们甚至自由选择工作、拥有土地和进入社会保障体系。1857年的“德雷德·司格特决议”规定,非洲裔美国人不是美国公民,并称黑人“如此低下,所以他们没有白人那样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868年出台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与1865年批准的第十三修正案和1870年批准的第十五修正案,被合称为“内战修正案”,为确保废除农奴制,抵制种族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际上,“出生公民权”的争议自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出台之后就从未停息。1866年美国会就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进行辩论期间,华人在美所生子女是否应当自动成为公民就曾经引发争议。

  当时宾夕法尼亚州的参议员柯文强烈反对赋予外国人在美出生孩子公民权。柯文认为,“出生公民权”政策的出台会阻碍美国各州驱逐吉普赛人和中国人。

  对此,加州参议员康内斯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多数中国人希望回到故乡,不会选择在美国生子定居。

  在1882年《排华法案》生效后,华人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华人被允许留在美国,但不能入籍,中国人被禁止移民来美,许多华人离美返乡后难以再入境,悲惨的历史记忆使华人对这个问题更加敏感。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的“黄金德案”在美国社会发展历史上颇为引人注目。

  祖籍广东台山的黄金德(Wong Kim Ark)1873年生于旧金山,父母都是中国籍。黄金德1890年随父母去中国,返美时海关认定他是美国公民而允许他入境。1894年黄金德再去中国,1895年返美时却被海关拒绝入境,并被羁押于旧金山港。

  加州地方法庭判决黄金德非美国公民,应被立即驱逐出境。但对此判决,黄氏族人不服,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1898年,最高法院最终以6∶2表决裁定,黄金德的父母在其出生时,正在旧金山做生意,有固定住所,并非为外国政府工作,也不是外国入侵军队成员,适用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因此,黄金德被承认为美国公民。

  “黄金德案”成为美国“出生公民权”的经典判例,在之后很多有关公民权的诉讼和争论中被引用。